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员电教 >> 电教动态>> 美兰区以“两共管、三结合、四目标”工作办法 促进远程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美兰区以“两共管、三结合、四目标”工作办法 促进远程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来源:美兰区委组织部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4-16

  美兰区灵山镇党委按照“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要求,以“管出水平、学出成果、用出效益”为目标,不断健全机制,创新形式,强化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使用,实行“两共管、三结合、四目标”的工作办法,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职能作用,全镇23个终端站点先后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教学培训1104场次,参加人员达39744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处处呈现出人人争当学用标兵的良好局面。

  一、“两共管”,确保教育站点有效运行

  1、结合“两委”干部坐班制,实现站点共同管理使用。远程教育工作的关键是搞好管理使用,难点是持之以恒。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灵山镇党委强调村干部人人都要学会设备的操作使用,同时,结合村居“两委”干部坐班制度,依照《美兰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学、用”考核方案》,制定了谁值班,谁组织播放的制度,开展全天候按需组织播放电教节目。通过经常性、针对性的收看,不但使站点的使用率逐步提高,更加重要的是使党员干部群众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针、政策,掌握种养技能,了解市场行情,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家致富的能力。

  2、整合学校、村医疗卫生室,实行资源共管共享。为避免资源浪费,方便站点管理,灵山镇依托学校、农村医疗卫生室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远程教育站点,充分利用学校老师、医务工作者等人力资源参与站点管理和使用,一方面确保了终端站点设备的安全,使远程教育网络正常运行,另方面又能够因地制宜,更为广泛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学习辅导、市场信息发布和专题讲座等,不断提高远程教育的使用率,普遍增强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服务水平。

  二、“三结合”,创新教学培训方式

  1、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依托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组织群众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培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大项目进驻灵山镇,近几年全镇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衍生出新的社会矛盾。追根溯源,其主要是党员干部群众对中央政策吃不透,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淡薄,针对这一现状,该镇依托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讲政策、讲法律、讲科学发展观等培训,逐步转变了群众的思想观念,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干群关系。该镇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02宗,其中邻里土地纠纷394宗,财产继承矛盾纠纷86宗,项目征地遗留问题320宗,社会治安矛盾纠纷332宗,其它70宗,确保了重点项目有力推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2、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依托群绿大棚瓜菜基地,创办远程教育培训基地,促进农民增收。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猪—沼—菜”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已经成为农村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锦丰村致富能人郭义群联合当地农户建起的40亩群绿设施农业大棚瓜菜示范基地,年收获瓜菜420吨,年产值75.6万元,年利润45.36万元,户年均纯收入1.26万元。为增强培训效果,切实做到远程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不断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该镇改进远程教育培训方式,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群绿致富模式示范带动作用,联合绿群创办了远程教育培训基地,通过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和种养专业户到实地参观考察、交流经验、畅谈体会,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致富模式。

  3、结合公司+农户生产方式,依托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创业组织化程度。要想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很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农民技术缺乏的问题。以前,很多种植户、养殖户对学习技术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热情不高,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针对这一普遍现象,灵山镇根据时节和产业需要,采取“站点+基地+农户”学用模式,定期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邀请市、区有关涉农部门的专家和其它农技人员组成远程教育农业适用技术辅导队伍,选择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基地作为远程教育的演练场和实践地,根据群众的需求,针对性辅导,使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现代管理、先进技术等优势有机结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促进了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学习,广大农民群众感觉到远程教育网络里的内容非常丰富实用,在这里不仅学到了高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还懂得了什么是无公害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大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正英学习热情比较高,现在几乎每天都要通过远教站点查看兰花生产技术资料,在他的带动影响下,当地的兰花产业得到大幅度提高。截止2011年底,灵山镇共创建专业合作社61家,涉及花卉、瓜菜、养殖、加工等产业,充分提高了农民创业组织化程度。

  三、“四目标”,促使远程教育成为富民工程。

  1、培育农村多面手,造就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远程教育作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知识、增长技能的平台,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等明显优势,为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该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换思想、学技术、找路子、辐射带动他们脱贫致富。目前,全镇撑握4门技术以上的农民有225人,撑握3门技术的733人,撑握2门技术的2786人,其他的基本达到人人懂一门技术。

  2、引导党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近年来,灵山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要求,不断探索打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瓶颈”的路子,特别是远程教育投入使用以来,灵山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重点抓好花卉、优质瓜菜、海淡水养殖等主导产业,走“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方式,发展“一村一品”,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村,切实提升了农业竞争力,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现在该镇已形成以道点下村为首的兰花种植产业、以官厅村为首的切叶花卉产业和锦堂村群绿为首的“猪-沼-菜”一体化的大棚瓜菜产业,以及以东湖、大昌为首的海淡水养殖等的一系列产业链,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升级。

  3、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灵山镇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节目形式多样的特点,从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入手,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广大党员群众通过收看远教节目,眼界宽了,精神头足了,乡风文明、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成为各村男女老少追逐的主旋律。

  4、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灵山镇党委充分意识到,要使站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把其强大的功能与党员干部的政治学习相结合,各站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传递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及时把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等信息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当中,让他们既学习到党的基本知识,又学习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双带”能人作用。同时,通过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133号   版权所有: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