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老干部工作 >> 调查研究>> 关于心理需求理论在离退休干部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关于心理需求理论在离退休干部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


来源:市委老干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4-24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老龄化和离退休干部需求多样化社会形势的发展,帮助老同志开阔胸怀、调节情感、稳定心理状态,成为新形势下做好离退休工作的一个重点。但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相关工作多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还是倾向于满足离退休干部的有形物质需要,对离退休干部精神引导和心理疏通上还缺乏研究和创新。本文从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离退干部的心理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的基本思路三个方面入手,就心理需求理论在离退休干部工作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982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中发〔1982〕13号文件),正式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于是老干部工作成为党的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生活的丰富及健康水平的提高,离退休干部的心理需求已逐步超越物质需求。面对这一新变化、新形势,加强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学研究与应用,是我们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下面,笔者结合海口市离退休干部工作实际,就如何从心理引导角度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

  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一旦心理不健康、不快乐,那么整个理想信念就会发生动摇和歪曲。离退休干部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的脊梁,老年群体的脊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各项工作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系我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及精神文明、道德文化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

  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全面拓展与有益尝试。在物质条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背景下,离退休干部工作同样需要物质与精神并进。应将人的精神心理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应充分运用心理科学研究成果,努力将离退休干部工作引向科学化、人性化和大众化。与此同时,应充分应用心理学规律,积极调动和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主观能动作用,对提升老年人口素质和开创老年工作社会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是提高我们工作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和指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除了有生理及安全需要,还有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离退休干部也不例外,而且后三者的需求比常人更为强烈。在离退休干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健康状况相对良好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应向后三者倾斜,应努力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务实性。研究分析离退休干部的这种心理活动特征,同时采取科学的、可行的对策,对于帮助老同志开阔胸怀、调节情感、稳定心理状态,以及延年益寿,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作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离退干部的心理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

  不管是在军队、人社局还是在老干部局工作,多年来与老同志接触,笔者发现离退干部除具有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外,还有着一些鲜明的群体性特征。他们曾在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部分同志还曾是领导干部,对社会有过突出贡献,是具有一定才能并受人尊重的老人“精英”。他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知识和思想觉悟相对较高。他们多曾受过高等教育和职业训练,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受到党数十年的教育和培养,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二是质朴正义,关心社会。离退休干部基本都经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个发展阶段,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有着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纯正,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关心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是怀念往昔,期盼奉献。他们因年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加之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的突然改变,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离休退休之后离开工作群体,他们的生活孤独感、失落感较一般老人强烈,对过去美好经历时常怀念,希望与过去同事相聚或再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更期盼发挥所长以获得社会尊重与认可。

  四是物质与精神失衡,渴望丰富精神生活。离退休干部一般都有离退休工资和生活及医疗保障,绝大部分人能过中等以上的物质生活。与此同时,由于家庭、社会等对老人重视不够及其他方面原因,精神生活却无法得到保障,或者是所提供的精神生活内容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大部分离退休干部是“自己找乐子”。他们的这些合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和理解,同时也难于表达自己的主观诉求。

  在老干部工作实践中,根据笔者对海口市老干部和社区文化、群众以及民间团体的走访了解,发现当前离退干部在心理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为社会及家庭作贡献的欲望更为强烈,“不服老”的心理普遍增强;二是迫切希望融入新的组织或集体,过上脱离孤独并有规律的集体生活;三是希望继续发挥特长,积极参与社会及相关群众组织,相当一部分公园文化群体由离退休人员自愿牵头、义务组织;四是大部分人在退休后主动培养休闲兴趣和艺术爱好,如钓鱼、摄影、书画、舞蹈、旅游等。

  当前,离退休干部在物质上已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可是在精神上、心理上却没有真正的保障。我们的许多还是工作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还是倾向于满足离退干部的有形物质需要,在对他们精神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缺乏广度和深度,对离退干部精神引导和心理疏通上缺乏研究和创新。

  三、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的基本思路

  2008年,中组部、人社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文),要求各级组织部门应建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离退休干部工作是一项常态化的社会性工作,而不是一朝一夕,不仅惠及当前的人,还惠及我们所有在职的工作人员,乃至所有年轻人及子孙后代。因此,做好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应转变观念,开拓思维,创新机制,努力为离退休干部及未来的自己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应充分运用心理科学研究成果,以心理学客观规律为指导,围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为中心目标,积极开展组织建设、阵地建设、社团建设、文化建设、法规建设,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实现社会联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人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工作保障体系。

  (一)深入开展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研究与实践引导工作。老干部门、组织部门及社会科研机构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实际,深入开展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研究工作,作为专项长期课题并给予相应的经费保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进专业人才,重视发挥“候鸟式”外来老年人才作用,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相关研究成果可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决策依据。在党委政府的相关决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学因素,努力提升各项“硬件”设施的实际效能。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和推广成功经验,先行局部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进,并以此带动区域社会的老年工作上一新台阶。

  (二)政府引导,组织支持,单位关心,个人互助,社会参与,积极发展各种老年活动组织建设。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难点在于牵头组织和落实责任,表面上看是大家都管,而事实上往往并非如此。组织困难又在于点多面广且组织力量薄弱,如海口市委老干部局,机关仅两个处室,截止2011年底,全市仅离休干部就有526人,平均年龄85.6岁,已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出于诸多原因,笔者认为可从组织建设着手,由易到难逐步建设各种老年活动组织,或者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开展服务工作,按照就近原则,由各组织来联结关心老人生活。第一,政府重视,积极引导相关行政部门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活动组织工作;第二,组织部门应将离退休干部工作列入单位考核内容,并作为“一把手”的政绩加以评定;第三,各单位指定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部门,并按相关规定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第四,由单位牵头,根据离退休干部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形成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保障;第五,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他们自我实现,继续为社会、为家庭和关心下一代等做出他们积极贡献,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第六,引导社会组织关心离退休干部身心健康,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参加活动,党委政府在政策及经费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第七,鼓励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支持他们为社会提供有益服务和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地拓展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活动空间。一个宜居城市,必须具备良好的老年活动场所空间,包括老年大学、公园老人角、老年活动中心及原工作单位组织、老人网站等“阵地”。目前,城市及乡村老人活动空间是相当有限的,以海南省会城市海口市为例,连同本市的离退休干部、一般老人、候鸟老人等,老人总数近20万人,但目前海南省只有一所综合性老年大学,难以满足老同志的需要,应该在海口再创办一所分校。事实上,这类阵地的作用是相当强大的,如老年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老年人求知的欲望、群体生活的欲望、发挥余热的欲望等。依托老年大学可以凝聚大量老年人才,让他们牵头成立相关老年组织,如革命教育、传统艺术、老年互助、环保组织、民生监督等等。2012年,海口市委老干部局将抓住海口建设幸福家园,打造“四宜”城市的良好机遇,把原市委办公楼改建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市老年大学,老同志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将有很大改善,心情将更加愉快。在市区各公园,应为老年人活动留有必要空间,配备相应的便利设施,政府也可根据老年活动需要配合专项设施。有条件的单位,鼓励他们进一步改善老干部活动场所,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活动,或者将他们吸纳到现有社区或各老年协会活动组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市委老干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对不合格的要予以批评并限期整改。建设一个老年特色网站,在展示老年风采的同时,积极引导老年人开展活动,进行心理宣传引导,引导老人过健康向上的晚年生活。

  (四)推进离退休干部的自我组织和管理,加强老年社团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社会老年工作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老人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在海南70-80岁的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良好,明显优于全国其他地区,但空巢老人也逐年增多,如何组织这些老人过有意义的晚年生活是党委政府和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在公园、社区及家庭等方面走访了解得知,社会各界层全部支持老人参加社区、老年社团组织的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应全力推进社区和老年社团建设。第一,由老干部局牵头成立老年活动志愿者协会,由志愿者来组织相关社团工作,政府部门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媒体、网站宣传,相关经费问题,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政府专项拔款、企业赞助、社会募捐等途径予以解决;第二,以社区为单位,对本社区老人建立通讯录,并对他们的特长、意愿及相关情况进行登记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全市相关老人进行分类组合,根据个人自愿成立相关活动社团;第三,积极开展老年活动,可由老干部局、老年自愿者协会或其他组织牵头,组织大型老年活动,如老年运动会、歌舞比赛、书法竞赛、文艺晚会等;第四,以离退休干部为骨干,根据特长及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社团,广泛联络吸纳社会老年同志,以此带动区域老年工作的全面发展;第五,积极拓展老年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有益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和无私奉献品质。

  (五)加强老年工作的文化建设,弘扬尊老爱老的民族传统道德,积极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离退休干部乃至老年工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老人良好的心理需求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给予,特别是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新闻媒体应主动承担宣传尊老爱老文化的重任,及时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掀起尊老爱老的时代新风。老干部门也应认真做好宣传,并主动做好表率作用,对特殊老人应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各项优待老人的政策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适时调整提高。政府应高度重视尊老文化弘扬工作,每年组织先进典型的评比和表彰,特别是在老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与此同时,各单位和学校应增加尊老传统教育内容,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孝敬父母,主动关心体贴老人,给每个老人以身心健康和幸福美满。

  (六)建章立制,强化规范,促进离退休干部心理引导工作的长期良性发展。目前,我国老年工作的法制保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项工作还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各地方的具体做法也情况不一。因此,结合我省我市实际情况,深入调研,勇于尝试。首先,应加强法律规范建设,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基础上,适度增加法律之外属于道德、精神和心理范畴的内容,符合当地的民情、民俗、民风,条件成熟时可出台地方性法规;其次,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门、老年社团及相关组织应加强老年工作的规章制度建设,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使相关工作有制度保障;再次,党委、政府、老干部工作部门应加强对社会整体工作引导和管理,对各老年社团、志愿者协会及相关行业实行备案登记,对从事老年心理引导等专业团体要进行资质验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监督和评比等,强化对社会老年工作承担政府职能。

  离退休干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作,是解决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环节,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引擎。我们应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离退休干部精神心理引导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引导工作,全面提高离退休干部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获中组部老干部局“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年来老干部工作理论研讨文章”二等奖)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133号   版权所有: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