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调查研究>>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性经验及发展对策


来源: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13

  1999年8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志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756期)上对《私企浙江传化集团建立党组织的启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注意总结此类经验,研究共性问题。这不仅对浙江有现实意义,对全国也有积极作用。"胡锦涛同志批示至今已有十年,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与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成立课题组,对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此报告。本文摘选部分,以飨读者。 

  一、基本情况与经验

  杭州市萧山区作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发达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数量众多。基于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不断增多、拥有党员数量持续增加、企业主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实际,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地位也不断凸显。尤其是1999年8月28日胡锦涛同志就浙江传化集团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以来,萧山区各级党委政府在胡锦涛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更加重视和不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从而使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十年之间实现了诸多历史性飞跃。课题组经过调研认为,十年来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概括地说,这些创新性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实行党员民主听证制度,畅通党员参与企业决策渠道,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

  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最初源于浙江传化集团的"党员早知道"制度,其后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对之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并于2004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而言,党员民主听证会为其带来的最大收益,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显著提升,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借助党员民主听证会这一制度渠道,更多的普通党员而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党组织负责人可以直接、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实践表明,党员民主听证会制度绝非企业党组织单方所愿、单方受益,而是可以实现党员主体地位与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共同提升、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双方共赢的好制度。

  2、建立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兼顾

  党员示范岗制度为广大企业党员确立了先进性的具体标尺,树立了近在身边、可观可学的现实榜样,有助于全体党员争当先进、齐展党员风采,增强整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党员示范岗制度将先进性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置于公众视野之中,随时接受周围群众考察和检验,再加之内在的严格考核机制,客观上为他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持续的外在动力。这一制度的建立,激励着更多的党员和非党员职工向这些党员学习看齐,有效地促使职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3、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拓宽党组织作用发挥空间,实现扩大党组织影响力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互利共赢

  杭州市萧山区为破解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管理成本,又充分发挥党务干部的作用这一难题,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制度。特别是那些对党感情很深、党性很强的党员业主,其对党建工作往往十分重视。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企业工会主席这两种交叉任职制度更具普遍性,也更值得重视。这种交叉任职制度不仅有助于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党员应聘者,扩大了企业党员队伍,而且为实现"在骨干中发展党员,在党员中选拔干部"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有助于党员的事业发展和价值实现。实践证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工会主席可以实现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的资源整合、统筹安排,以党建带工建,从而在节约企业成本的同时,实现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携手并进。 

  4、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实现党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共同增强

  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实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制度、"四必谈五必访"制度、党员政治生日勉励制度和党员不作为告诫制度。这些立足实际、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对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开拓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及其在职工群众中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问卷调查显示,69.11%的被调查者反映,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党组织帮助解决时,"党组织主动关心,积极解决困难"。同时,这些制度在宣传和贯彻企业规章政策的同时,还调动了广大党员和职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内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5、建立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创设职工监督企业高管平台,实现职工民主权利保障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有机结合

  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全体党员作用,更好地代表企业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在原有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借助职工民主评议制度,先前主要处于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的企业职工,开始拥有监督企业高管的权利,由此使得他们的雇佣意识逐渐淡化,企业主人翁意识日益增强,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同时,职工民主评议制度还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6、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实现党组织凝聚力与职工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如节庆晚会、体育赛事、演讲和征文、游园登山等活动。调研中,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的文化生活越丰富,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越大,企业员工的流失率也越低。对党员和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在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的成效是普遍持肯定态度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有成效"的比例为88.37%。 

  7、建设企业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和企业创业同步推进

  杭州市萧山区在全面完成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之后,启动了"非公企业创业创新成长计划",提供先进技术和平台支撑。通过非公有制企业远程教育网络系统建设,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更快更多地获得了市场营销、生产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推进了企业自身的创业和成长。同时,企业党组织凭借这一系统实现了工作手段和内容的创新,有效地解决了新形势下异地支部党员教育管理难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    8、建立党务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打造交流引领平台,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为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信息的传达、交流和贯彻,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和经验共享,杭州市萧山区在2005年5月份开始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以来,在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展、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与党建工作良性互动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述八个方面的创新性经验,使杭州市萧山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萧山区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有1879家,比十年前的1998年增长了167.66%,其中建党委31家,建总支25家,建支部960家,132个联合党支部覆盖企业863家,从业党员15089人。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党员对党组织为党员提供的服务"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7.53%;对党员队伍的总体形象感到"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8.11%。与此同时,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2008年底,全区16858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生产总值887.85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90%以上,企业总数和生产总值分别比1998年的12361家和69.49亿元增长36.40%、1177.67%。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呈现出互补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问题与挑战

  作为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猛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进展快速的地区,杭州市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也面临着一些体制性问题和发展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职工流动性大,党员发展、教育管理难进行。在杭州市萧山区,因为青年员工流动过快,影响了企业党组织对年轻党员尤其是外地年轻农民工党员的发展。调研中,许多企业党务工作者反映,部分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写了入党申请书,往往没等到考察,就已经离开了企业。此外,随着许多企业到外地办厂、接业务、开拓市场等,使得流出党员大量出现。由于这些党员主要工作在外地,使得企业党组织对他们的教育与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2、时代环境变化大,面向新一代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难跟上。从调研来看,作为非公有制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因为自身经历和党员身份,对党怀有深厚感情,往往对党建工作很重视,各方面的支持力度都很大,这是萧山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过去十年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随着新一代企业主的成长接班,各级党组织大多依旧按照传统套路和工作模式,开展新一代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难以充分调动自主意识强但接受传统党性教育少的年轻一代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较低,党建工作难突破。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业务能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资金雄厚、党员数量多、工团组织健全等因素,容易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但规模以下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因企业规模小、待遇不够高、党员数量不多,很难吸引优秀党务工作者,其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也较低,导致许多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难以开展。

  4、价值观念差别大,非内资企业党组织难架构。调研表明,虽然借助联建、合建方式,许多非内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少数非内资企业主或追求"去政治化",或担心党建工作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企业主权威,从而导致非内资企业建党组织难。既使一些非内资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由于工学矛盾的存在,党员开展活动仍然比较困难。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新时期进一步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尽早制定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从宏观制度层面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经费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员权利保障、党政工作信息沟通、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从微观机制上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三是建立企业党务工作者利益保障机制。依托公共财政,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岗位津贴制度。同时,党委政府联合出台文件,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专职书记享有副总经理级别经济待遇,专职副书记享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级别经济待遇。非公有制企业解雇辞退党务工作者,规定必须事先向县(市、区)或乡镇(街道)组织部门说明原因并征求意见。 

  2、满足企业主和员工利益及情感诉求,扩大党在非内资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各地党委政府应在详细摸清本地非内资企业情况的基础上,排出应建而未建党组织的企业名单,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定点联系,亲自指导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实行集中攻坚。非内资企业党组织则应立足企业内中国员工的爱国情感诉求,多宣传党和国家的建设成就,多开展抒发爱国情感的活动,以不断增强其对中国员工的凝聚力。 

  3、树立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理念,重视流动人员中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推动城乡党建组织共建、设施共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互促,积极构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平台,以党员服务站点建设为基础,以地域化相邻为连接点,打破传统党建垂直化、属地管理的体制瓶颈,深化党的组织脉络延伸和工作覆盖,着力构建跨区域、跨企业的"扁平化"的管理格局。企业党组织同样应树立城乡党建统筹发展理念,加大本地和外地流动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力度。    

  4、建立网上党务平台,实现党员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对接。目前,许多企业员工已经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但由于员工流动尤其是空间跨度很大的流动,往往中断了对他们入党前考察的连续性,使他们不得不在新的工作地重新开始申请入党。为此,迫切需要建立跨区域、跨企业,实现党员管理和服务信息共享的网上党务平台,以使企业员工的入党信息可以实现异地的真实有效对接,从而保障他们的入党进程不中断、不延误。    5、加大企业大学生党员培养和激励力度,优化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企业党组织应高度重视企业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大学生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高企业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培养大学生党员成为未来的合格党务工作者,逐步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此外,将党政干部培养链延伸至企业,使更多来自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对职工群众有感情、善于同职工群众打交道的年轻党员,逐步成长为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的优秀党政干部。 

  6、完善培训和荣誉评价体系,增强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认同。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建立专项培训资金,定期举办企业高层管理培训班,加大对企业主教育培训的力度,逐步提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治素质。同时,将非公有制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各类政治身份、个人和企业荣誉的评选标准,逐步完善非公有制企业主个人和企业集体荣誉评价体系。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133号   版权所有: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