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党建理论>>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党建党史知识竞赛辅导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24

  “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就是道路,就是方向,就是目标。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91年来,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此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我们党自成立后,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就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逐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第一件大事”的完成

  1921年7月,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航程。

  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表现形式。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并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5年党的四大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党进入了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从1928年到1930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中就包含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

  1935年1月,我们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这次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8月,我们党发表了《八一宣言》,12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

  1940年前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三大法宝、基本纲领和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阐述。这一时期,我们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还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完成的“第一件大事”。

  2、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着力于恢复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不仅得到恢复,而且全国工农业生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53年起,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并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完成的“第二件大事”。我们党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要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正确方针。但是,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党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加上当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从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直到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由此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党和国家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形成与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的“第三件大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思想的束缚,为实现党的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上的准备。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1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经验教训作出了正确结论和科学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打破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识误区,逐渐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即著名的南方谈话,它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并首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召开了党的十五大,大会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主题。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并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还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明确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等。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2007年召开了党的十七大,大会报告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主题,其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形成与确立

  2011年,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长期奋斗中取得的“三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优势的彰显 

  1、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奇迹”。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大多数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55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我们经历了载人航天、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的巨大成功,也经历了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等抗击重大灾害的艰苦斗争。在这30多年间,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平均增速比世界经济平均增速高了两倍多。

  2、“中国奇迹”的产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中国奇迹”,是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取得的。30多年来,我们破除了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束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势同市场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权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向心力、凝聚力空前提高;我们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今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3、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分别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基本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当前,我们要续写“中国奇迹”,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我们党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133号   版权所有:中共海口市委组织部